吉林成考网
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全站搜索
文章正文
吉林省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知识点3
作者:吉林省成考网    发布于:2022-04-09 16:19:59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成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

民乐《二泉映月》

《二泉映月》是华彦钧(小名阿炳)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。这首乐曲原为道教的唢呐曲,具有

浓郁的宗教音乐风格。20世纪30年代末,华彦钧在街头流浪卖艺中,经过反复演奏、加

工、创作,引入了苏南一带的山歌、小调、江南丝竹、苏南吹打、滩簧腔甚至广东音乐《三

潭印月》的音调。它从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完整结构,经历了久远的年代才得以形成,华彦

钧称之为“依心曲”或“自来腔”。1950年夏,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等人在民间音乐的

“抢救”性采风中,为其录制了钢丝录音,并与华彦钧先生商榷,定名为《二泉映月》。作

品的旋律委婉流畅、跌宕起伏、意境深邃。作者运用二胡上5 个把位的宽广音域演奏,配合

苍劲的运弓处理,流露出如泣如诉、如悲似怒的情调及对光明和理想境界的憧憬,表现了一

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和磨难的流浪艺人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,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

力。

民乐《江河水》

《江河水》中国民间乐曲,源于东北辽南鼓吹乐笙曲的同名曲牌。初为双管独奏,后被移植

改编成二胡独奏,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名曲。乐曲演绎了一个凄凉悲切的故事:某地有

一对恩爱夫妻,丈夫服劳役离乡而去,忽遭不测死于外城。妻子闻讯,如雷轰顶,在当时与

丈夫依依惜别的江边,面对着滔滔河水嚎啕痛哭、悲愤欲绝,诉之泣之,遥相祭奠……乐曲

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,开始部分速度缓慢,旋律起伏,凄凉悲切。逐渐节奏顿挫,变化重

复,表现出悲愤的情绪。中段音调平稳,好似在苦苦思索遭受苦难的原因。经改编后全曲更

加激越悲愤,缠绵悱恻,如泣如诉,感染力极强。此曲音乐形象深刻动人,扣人心弦,具有

很强的艺术感染力。闵慧芬的二胡演奏被小泽征尔评价为:“即使在休止符时,也有情

感!”

民乐《十面埋伏》

《十面埋伏》又名《淮阴平楚》,原为琵琶名曲,隋代秦汉子作,历史上实无其人。明末清

初王猷定说:“当其两军决战时,声动天地,瓦屋若飞之,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;凄而壮

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;别姬声;陷大泽有追骑声;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、余骑蹂践项王声。使

闻者始而奋,既而非,终而涕泪之无从也,其感人如此”。这些描写与《十面埋伏》的音乐

意境极为近似,可能即为《十面》之前身。琵琶曲分为两个大类,即文曲与武曲。主要是按

照精神气质上的区别来划分的,类似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之分。《十面》属于武曲代表性作

品。曲子戏剧性和写实性兼而有之,表现了刘邦和项羽大战前的准备、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战

争的结局。乐曲极尽琵琶揉、挑、推、扫等技巧,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战争场面。它是中国千

百年来流传最广的音乐作品之一。

小提琴协奏曲《梁祝》

《梁祝》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,作于1958年冬,翌

年5月首演获得好评,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。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《梁

祝》,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,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,依照剧情发

展精心构思布局,采用奏鸣曲式结构,单乐章,以“草桥结拜”“英台抗婚”“坟前化蝶”

为主要内容。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,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,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:梁

兄呀!碎奏、断奏哀痛欲绝旋律,有哭声,有跪行,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。渐渐的泪眼开

了,哭声歇了,心意已决,在悲愤低音锣声中,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,音乐同时推

向最高潮。乐曲的最终部分是再现部“化蝶”,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,爱情主题再现,

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,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,永不分离。

贝多芬《C小调第五交响曲<命运>》

这首交响曲是18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。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。《命

运》名字的由来是一个趣谈——这首曲子以四个强有力音符“镪镪镪镪”开头,“就象是

命运在敲门一般”,这就是后来之所以如此命名的原因。乐曲严肃深刻的主题、缜密细腻的

展开形式与“欢乐自苦恼而来”的具有戏剧化色彩的感情表现形式完美结合,形成了贝多芬

最负盛名的交响曲。这是部可称为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”的中外音乐史的经典作品。本曲声

望之高,演出之多,可谓交响曲之冠。贝多芬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开头,便写下一句引人深

思的警语:“命运在敲门”,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。作品的主题贯穿全

曲,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和震撼,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,“我要扼

住命运的咽喉,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”,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,光明战胜黑暗的壮

丽凯歌。整部作品精练,简洁,完整,统一,气势恢弘。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

音乐作品。

民歌《茉莉花》

《茉莉花》,中国汉族民歌,产生于明末清初,流传东北地区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小调歌曲,

距今有300年历史。《茉莉花》曾在1768年被英国作曲家卢梭收入他编的《音乐辞典》中,

还流传到日本、朝鲜、美国等国,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。《茉莉花》的曲调婉转、

流畅、细腻、柔美、淳朴。曲式由四个乐句构成单部曲式;调式为徴调式。现代版《茉莉

花》是作曲家何仿在20世纪50年代根据江苏民歌《茉莉花》改编创作的,是目前流传最广

的《茉莉花》。歌词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,又担心受责骂,被人取笑,又怕伤了茉莉

花等的心理活动,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洁的美好形象,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真、

善、美的向往和追求。它不仅是民歌宝库中的一笔珍贵的遗产,而且成为中华民族新的代表

作品。

联系我们

联系电话:18604441316

接待老师:朱老师

咨询Q Q:2926556820

报名地点: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6935号南岭小学旁

成考咨询:成考咨询
自考咨询:自考咨询
其他咨询:其它咨询

报名网址:www.jlsckw.net

脚注信息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13-2025 吉林省成考网